最新消息
  大发新闻
  行业资讯

  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年)(摘录)
2021-9-27

     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年)(摘录)

      第三篇 建设纺织品牌强国

  第十一章 促进纺织产业从制造大国向品牌大国提升

  第三十四节 树立纺织产业自主品牌价值体系

  品牌价值是产业各要素子系统优化组合的系统价值的增量。品牌不是独立于各生产要素之外的、孤立存在的价值载体,而是各生产要素内在优化组合和基于生产与消费之间建立的外在诚信关系加乘的产物。品牌价值是由市场测度的,由价值规律决定而不是由生产者主观臆断靠市场叫卖所能实现的。品牌价值是基于市场诚信度而对生产价值的倍增值。生产价值是以商品使用价值为载体的市场交换价值,而品牌价值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互动关系的产物。良性的互动关系带来消费者的重复购买和溢价购买偏好,从而为生产者带来效益的增值。

  所谓市场评价,对不同产品功能和不同消费者需求,必然千差万别,但就其共性,带有本源性因素。有四项市场考验决定着某一品牌的市场地位,即“质量、创新、快速反应、社会责任”,它们构成“四位一体”的品牌价值体系。它是提高品牌贡献率的内涵所在,也是行业品牌实践的共同准则。纺织产业应树立“四位一体”的自主品牌价值体系,积极构建品牌生产者与品牌消费者间的忠诚关系,最终获得较高的品牌附加值。

  第三十五节 坚持以质量为品牌的生命

  通过科技进步、设计创新、工艺可靠、标准严格、控制严谨、装备先进等方面提升纺织产品质量品质,确立质量品质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为此对企业来说,要有扎实的研发能力、设计能力和先进的实验室手段,采用先进工艺和设备材料,根据技术、材料、装备的进步以及用户需求提升质量品质,不断改善产品质量的能力也成为品牌竞争力。建立生产过程,管理过程,营销反馈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对行业来说提升企业自有实验室建设技术能力、装备水平和人才素质,加强在线检测,提高企业生产管控能力和质量控制体系水平;提升第三方检测机构服务能力,着力改善和优化行业质量监督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标准建设和研究能力,提高前沿检测分析技术水平,推进纺织工业各类方法标准和产品标准的制定,并结合产业链前后端实践提升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提升完善纺织工业产品质量预警机制和工作流程,提高我国纺织产品的质量水平和稳定性,在国际国内市场确立可信赖的产品质量地位。”

  第三十六节 坚持以创新为品牌的灵魂

  大力推动基于市场需求变化趋势和科技成果在产业的推广应用和创新资源转换的创新活动;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在产业链各环节创建知名品牌;高度重视“产业链”创新体系和“产学研用”创新体系的建设,通过整合创新发挥集成创新合力。

  由于知识经济和全球化影响,创新资源呈现全球化分散分布,企业创新必须驾驭新的合作方式,发展开放式创新,促进合作与分享的新型创新模式。加大标准研究力度,完善先进标准,保证创新顺利进行,提升纺织工业标准话语权;加快提高文化创意能力,创意是创新的先导;推动管理创新,促进资本运作,商业模式等多方面创新;依托行业技术创新联盟、产业集群、专业市场推进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提高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集群品牌、区域品牌的创建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第三十七节 坚持以快速反应为品牌的活力

  首先,在生产体系上,快速反应能力直接体现品牌的市场适应能力。突破传统的制造模式,逐步实现小批量多品种和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方式,加强对流行趋势的研究和跟进,实现产品开发到产品上市的短周期运行,快速反馈市场信息和流行元素,提倡单元化、模块化、高柔性、低库存的制造过程;第二,立足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大力倡导信息技术在纺织工业中决策、计划、设计、工艺、制造、采购、销售、物流和服务等各环节的深入应用,提高品牌对市场、时尚、事件、社会舆论、消费心理等全方位快速反应能力;第三,积极探索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服务业对品牌建设的积极作用;第四,加强行业信息化基础建设和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提高行业信息化公共服务水平。依靠现代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进一步做好纺织工业的信息统计和运行分析工作。”

  第三十八节 坚持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品牌的社会价值准则

  进一步加强社会责任建设是中国纺织工业品牌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现。坚持社会责任的重点在于以人为本,对劳动者、对消费者、对环境、资源、对市场秩序、对企业应遵守的法律法规等,这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又是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必要条件。要加强法规的宣传及对先进企业和成功案例的交流,引导和组织更多的企业和产业集群参与纺织行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建设,提高中国纺织工业品牌体系的社会道德水准,打造负责任的产业链,加快全行业社会责任建设的系统化、国际化,重点是推广落实CSC 9000T中国纺织服装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和以CSR-GATEs为基础的社会责任绩效信息披露机制。

  第十二章 营造良性品牌生态

  在当今社会化大生产高度发展的时代,特别是在中国这样大规模纺织工业产业结构复杂、产业链纵横交错、生产力水平与企业经济形式多样化、市场多层次和相关产业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国内外市场与资源交织在一起,品牌建设不可能靠几个企业一蹴而就。它是一个具有鲜明时代性,与宏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有着密切关系的系统工程。杜绝孤立地推进或自外而内的拔苗助长,要遵循市场规律,创造良性生态环境。在今后一个时期,需要重点培育包括产业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政策环境这四大品牌生态环境。

  第三十九节 营造有利于创建自主品牌的产业环境

  围绕产业链分工和特色定位,把创建品牌作为市场配置资源和扩大内需,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共识。企业有大小,市场份额有大小,但品牌的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共同遵循。为此,夯实公共服务,加快行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引导产业升级,提升企业品牌、行业品牌价值和区域品牌形象,走品牌化发展之路。着力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检测、研发、设计、信息化、物流、社会责任、人才育留等方面的服务和引导能力,全面打造优势品牌产品,明确定位,理顺供应链关系和相关产业之间的关系,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关系,局部和整体,眼前和长远的关系,维护公共形象和利益,提升品牌价值。

  第四十节 营造有利于创建自主品牌的市场环境

  首先,创建品牌主要基于市场竞争机制,而市场竞争必需具备公平、公开、公正的氛围。建立在法制基础上充分竞争的市场是品牌生长最重要的生态环境,这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企业和行业的责任。政府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企业信用评价,打击假仿冒和欺诈等行为;行业应推动和倡导行业自律,引导市场的公平和秩序,构建保护知识产权和维护市场秩序的第三方监督和服务体系;企业应树立长远的品牌经营思维,坚持诚信和自律,配合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营造良好的金融、贸易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市场环境。

  第二,要分析和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地区和国家,洞察消费者与品牌供应者的关系以及品牌消费习惯的变化趋势等。在研究文化环境的基础上,掌握新兴市场或新客户群体的消费动态和品牌竞争情况,避免同质化发展,基于特定市场环境下的细分,准确定位品牌发展方向。

  第三,积极引导纺织工业终端渠道建设,降低品牌产品的流通成本,打造良好的自主品牌发展的市场环境,提升企业品牌建设驱动力。积极推动品牌营销管理的创新,提高纺织工业消费品品牌渠道掌控能力和工业制造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全面提升我国全产业链的自主品牌企业营销能力。

  第四,加强纺织工业自主品牌的传播和展示,尤其是办好国际、国内的纺织专业展会,并由此提升我国全产业链的自主品牌价值。

  第四十一节 营造有利于创建自主品牌的文化环境

  关注和研究社会生活、社会文化、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等人文因素,把握和解读不同种族、地区、国家人群的审美和品位,加强国际沟通,推广和宣传东方文化和中国文化,将文化元素融入纺织工业品牌建设之中,促进我国纺织行业品牌建设具有深厚和多元的文化底蕴。培育良好的社会价值尊崇观和企业经营文化氛围,培养诚信、公平、负责任的社会文化,全面提升我国纺织行业的可持续竞争力。

  第四十二节 营造有利于创建自主品牌的政策环境

  创建产业品牌的实质是体现国家层面的竞争力,品牌实力反映的是国家的实力。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再次明确提出“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的要求,同时把发展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与“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结合起来,提升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促进企业组织结构优化,促进企业组织结构优化。

  加强行业协会、企业与政府部门的多方实时沟通,提高决策部门的政策适用性和稳定性,尤其涉及企业生存发展的政策导向、财税制度、资金支持等方面,应保护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推动行业自主品牌建设,优化纺织工业品牌成长的政策环境。一是规范市场秩序,保护知识产权制度和执行机制,限制恶性竞争,加大对倾销、仿冒伪劣行为的打击力度,实现公平竞争。二是制定执行有关产品品牌、质量、环保、安全、劳保等市场准入标准,引导企业提高质量升级换代。三是支持并引导高端生产型服务企业(产品设计与检测、咨询、融资、物流等)的健康发展。四是协调地方产业竞争行为导向,打破市场分割。五是推动政策导向性的创优示范的培育工作。”

  第十三章 以企业为主体打造知名品牌

  第四十三节 推进知名产品品牌成长

  立足内需市场,拓展国际市场,积极打造自主“名牌产品”。充分利用国内市场和产业链配套的优势,优化配置资源,明确产品定位,积极鼓励特色产品开发,跟踪不同消费市场的时尚动向和消费心理,提高原创思路认知和市场反馈敏感度,务必提高产品安全和质量意识,夯实产品质量管控体系,大力提升新品开发、视觉设计、文化注入、管理流程方面的创新能力,强化产品售前售后的快速反应,做好利益相关方的社会责任工作,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名牌产品。

  第四十四节 推进知名企业品牌成长

  推进公共服务,引导企业发展,推动“名牌企业”快速提升。积极通过行业公共服务引导品牌企业的多元化、差异化发展,推动企业在质量、创新、快速服务、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全面提升。它们技术投入多、核心研发能力强、市场份额大、创新利润高,作为价值链领导者,借助“价值链”对配套企业实现“间接管理”,促进价值链内形成竞争有序,合作大于分工的组织结构。在推动国内市场品牌战略与规模经济的发展战略中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的互补性,促进国家产业链升级。知名品牌企业通过品牌设计生产、网络营销体系、终端渠道的构建,向消费者传递产品特征,提高名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对于纺织工业由大变强具有重大意义。只有中国企业成为价值链中的领导者,才能增强产业升级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第四十五节 推进知名区域品牌成长

  依托特色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以及部分都市产业圈和新型时尚产业园区,整合优势资源,构建国家产业链,培育知名“区域品牌”。推进区域品牌的特色化、优质化发展,发展壮大现有产业集群地的区域品牌,同时,引导和鼓励重点城市中心区域内的都市产业圈与纺织工业的文化创意跨界融合,重视和培养新型时尚产业园区在原创设计创意、流行趋势发布、设计资源整合提升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重要价值。实现区域品牌和公共品牌为中小企业服务,本地优势企业和产品推动区域品牌的双向支撑效应,积极培育区域名牌。

  第四十六节 推进知名国际品牌成长

  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国际认知,稳健推动“国际名牌”成长。倡导“中国纺织”整体品牌的打造,提高东方文化和“中国纺织创造力”的国际公认度,加强行业和企业的国际形象塑造和宣传工作,促进产品价值提升。鼓励资本和自主品牌“走出去”,采取多种形式拓展海外营销渠道,通过国际宣传、国际合作、国际收购等多种手段,努力为自主品牌企业和产品顺利进入海外市场打开突破口,打破发达国家在营销渠道、文化认同、设计创意等方面的垄断地位,提高我国纺织行业知名品牌产品、知名品牌企业和知名区域品牌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逐步走上国际知名品牌地位,进一步促进产业品牌价值的提升。

  第四十七节 提升知名品牌的集中度

  建设纺织工业品牌强国,就是要实现纺织工业成功转型升级,提升品牌在全行业发展中的权重。2011-2020年纺织工业品牌建设将集中于“知名产品品牌”、“知名企业品牌”、“知名区域品牌”和“知名国际品牌”四个方面;积极努力,因势利导。推进这一强国建设工程。将分别在不同阶段分析比较,对知名区域品牌前100个,知名企业品牌中的前1000个,对走上国际市场的知名品牌进行跟踪调查分析总结,宣传它们的成就、经验,发挥对产业升级的领军作用。

 

上一篇文章: 晋江:品牌强光照亮前进方向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返回上一页』
网站首页 | 关于大发 | 集团产业 | 网上营销 | 品质管理 | 企业动态 | 在线服务 | 人力资源 | 协作伙伴
版权所有(C)福建大发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国百业信息网     备案号:闽ICP备05023666号